聚势而立 连云港医药产业“链”动新未来

连云港发布   2023-08-21 02:09:34

这是一条淬炼于连云港的产业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一条创新成就梦想的产业链;

……

医药产业被认为是连云港结合自身地域、产业基础以及长远布局而催生的产业,也是连云港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产业。从最初的抗生素、丸剂到今天的抗肿瘤、抗感染、妇科、肝病药物,我市不断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助力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谋势———坚持市场主导 铸就产业发展之基

市场活则经济活。我市医药产业链正是在这种思维引领下实现洼地崛起。

时间拨回到上世纪。1969年,正大天晴的前身东风制药厂开始筚路蓝缕的创业史。1970年,连云港制药厂诞生,开始生产红药水、紫药水的历程。随后是连云港中药厂诞生,其核心产品就是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大山楂丸之类的传统产品。

在那个时代,很多城市都有这样一批企业,诞生于千篇一律的城市工业化进程,又因为不同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上世纪90年代,连云港成立了八大集团,医药是其中体量最小的板块。”市工信局副局长赵永生回忆:“因为块头小,船小好掉头,很多创新的举措率先在这里推行。”

回过头来再看,当初那些决策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凭着自己的专业本领在市场中显身手。

1987年,国际上甘草酸治疗肝炎的技术刚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连云港东风制药厂与科研单位合作推出了甘草酸治疗肝炎的第二代产品———强力宁。当时在国内仅有少数技术雄厚的制药企业能够生产出这样的药品。

在今天看来,这个选择无疑开启了连云港医药企业产学研的先河。时任东风制药厂负责人陶惠启对这件事颇为自豪:“这个产品奠定了天晴发展的基础。”

连云港制药厂和连云港中药厂看着东风制药厂创新成果迭出,也坐不住了。

1992年,连云港制药厂将VP16针剂仿制成胶囊,挣了100多万元,掘了一桶金。随后,连云港制药厂花费120万元将抗癌药异环磷酰胺引进中国市场,成为国内第一家自主引进抗癌药的企业。

几乎同时,连云港中药厂也开始创新之行。他们通过企业员工集资和银行借款筹措了桂枝茯苓胶囊研发经费,并成功获批上市,而整个过程只用了8年时间。

市委党校教育长卢山总结说:“从连云港医药产业发展经验看出,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快速地成长,都是因为创新。而倒逼其创新的核心是市场需求。这也说明,要打造坚强可控的产业链,必须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思路,通过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聚势———坚定创新战略 培育产业发展之翼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连云港医药产业链的崛起证实,依靠科技创新才能走向高质量之路。

据市工信局医药办统计,目前我市医药产业已经形成抗肿瘤药、抗肝炎药、麻醉手术药、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六大特色产业领域,生物药、化学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卫生材料和医药用品、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中药饮片加工八大产品群。

回顾这些产业领域和产品线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发现,科技确实是产业发展升级的强力引擎。

在全国范围内谈抗肿瘤药研发生产,连云港是绕不开的地区。因为我市是全国最早启动抗肿瘤药研发的区域。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都首屈一指。

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刷屏朋友圈,片中核心药品“格列宁”(真实事件中为“格列卫”)引爆大众关注。也就在那一年,一条来自连云港的消息让很多人看到希望———连云港制药企业豪森药业首仿格列卫成功,让原先每盒23500元的格列卫有了替代品。以江苏为例,目前该药被纳入医保报销后,自费为每盒300多元,远低于使用原研药物的费用。

当然,连云港抗肿瘤药物不仅首仿药、强仿药水平高,在创新药上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以豪森为例,2019年,豪森自主研发的格列卫的升级版———甲磺酸氟马替尼上市注册申请,比老版的格列卫在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成人患者上优势更加明显。

这样的案例在我市医药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上有很多。市科技局副局长周梦玲介绍,如今,我市医药企业已经建成了强大的产业创新体系。目前,我市骨干药企已经建立了科学的产品研发管线,在连云港、上海、美国和欧洲等地设立一大批研发中心,打造了一支10000余人的全球研发团队,并成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技术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平台。

恒瑞医药连续多年入围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的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并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评审的“国家第一批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企业”;豪森药业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全新化合物的生物制药企业;康缘药业建成国内一流的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科技部医药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赵永生介绍,连云港医药产业的CR4指数(排名前4位的企业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大于70%,行业集中度较高,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借势———优化服务质量 化解产业发展之困

如果要为连云港营商环境找到一个注脚,医药产业链的构建就是最好的实例。

为了帮助医药产业摆脱“只见高峰不见高原”的窘况,我市出台了系列政策。

以全市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市开发区为例。市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万军介绍,他们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政策制定、动态调整、刚性兑付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医药产业政策的统筹性、精准度和执行力。制定出台促进中华药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措施12条、医疗器械产业专项发展扶持政策10条等,构建了以“中华药港招商政策”为统领,载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等为支撑的全方位政策体系。

在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连云港准确“定好位”,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目前,我市围绕医药产业链已经建立了创业期政府资助、成长期科技信贷支持、成熟期股权直接融资、扩张期上市培育的资本支持体系,实现“统贷平台”“金融超市”等多个项目统筹推进。市科技局副局长郑刚介绍,我市不仅重视原有的资金支持,还成立了包括连云港生命健康产业基金、连云港医药人才创业投资基金等在内的13只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78亿元,着力培育新药企。另外还制定以花果山英才计划为统揽的“1+6”人才政策体系,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出台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专项支持政策。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共振,使得连云港医药产业向着创新驱动、塑造产业集群的方向加速驰骋。而我市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也加快了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