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女子测量队现有6名测量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她们承担着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测绘保障的重要任务,是海测中心外业一线测量的生力军。
(资料图片)
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女子测量队队员投放声速仪。
拼搏之歌
一旦迈进“测量战场”,姑娘们敢拼敢闯!
“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我们必须‘随叫随到’。”测量队成员师艳凤告诉记者,“我们在外作业也会遇到作业船舶条件较差的情况,当海浪拍打过来,人在船上站不稳的时候,说不害怕是假的。”
刚到黄骅港时,项目部暂时人员紧张,在上船学习了一天外业工作之后,陈金月和张译丹就接到了上船作业的任务。陈金月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出发前一天晚上,我跟前辈们把测量范围、声速剖面检测点核对无误之后,又把导航软件和单波束设备调试、数据导出等具体操作回忆了一下,全部确认了一遍后才敢睡觉。虽然有点小插曲,但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完成了任务。”
正是这第一次独立解决问题的经历让陈金月对外业设备和软件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步。“从一开始学习时的死记硬背、照葫芦画瓢到理解原理,并且可以根据基本原理进行排查问题,我觉得自己迈出了一大步。”陈金月自豪地说。
测量队成员梁宇婷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聚涓滴,纳百川,不断充实自己,永不停息,才能有大海般的宽阔、宁静和汹涌。
女子测量队成立2年来,先后参与了曹妃甸港40万吨满载船舶经验航路扫测,天津港港口航道图测量,渤海湾中部水域船舶定线水下碍航物扫测,唐山曹妃甸中物通用码头港池、支航道及回旋水域多波束扫海水深测量等多个项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为航海保障事业贡献了力量。
“克”苦之志
“当同龄的女孩子们讨论美妆护肤、穿搭技巧时,我们讨论分享最多的却是晕船药、晕船油、晕船贴、晕船眼镜等系列‘防晕神器’。不仅如此,有的姐妹更成为了防晒知识的钻研者。”
说到“防晕”一词,宋广莹是整个女子测量队里最有发言权的人。
天生晕船的宋广莹成为一名海上测量员,这中间克服的苦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海况不好时,船晃得厉害,我有时甚至把胆汁都吐出来了。工作帮我养成了一个饮食习惯,出海作业前一天,我几乎不吃韭菜或肉类等油腻食物,只为尽量保持一个稳定的身体状态。”宋广莹说。
“具体的工作内容,遇到的紧急情况,我都不会告诉家里人的,他们知道我平平安安就好。”测量队员朱琳说。
记者了解到,2022年,陈金月和朱琳“临危受命”,参与了大连海域沉船扫测工作,这是首次派女子测量员参与应急抢险任务。2022年,女子测量员共出工438天,女子测量员最高作业天数达150天,在外业测量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结之爱
女子测量队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她们有福同享,有难共担。茫茫大海间,她们或独立组队,或分别参与,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她们互相陪伴,彼此支持,成为了相处时间最久的“家人”,并肩奋战的“战友”。
测量队成员张译丹相比其他成员,又多了一个角色,那就是妻子,她的爱人曾经也是一名测量队成员。
“我的爱人不仅在事业上给予我很多的帮助,也是我生活中的支柱。我们是大学同学,他曾经也是测量队的一员,目前已经是测绘管理科的副科长。他充分理解一线海事测量工作需要长期驻扎在项目部,他一个人承担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跑前跑后,毫无怨言。他把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我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张译丹告诉记者。
“一个项目部其实相当于工作成员在短时间内临时组建的一个‘小家’,成员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出海作业,剩下的则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朱琳介绍,“为了照顾好成员们的生活,保障项目顺利完成,姐妹们的厨艺突飞猛进,原来是能吃就行,现在做的菜是色香味俱全。”
“当项目部部分成员感染新冠时,没有感染的成员会把煮好的梨汤送到屋门口,等她们吃完后,再来收拾碗筷,尽量照顾好每一名团队成员的身体。”师艳凤说。
“如果问我对大海的感受是什么?有些畏惧但更多的依旧是爱,我想大概是因为某一刻互相扶持陪伴美好所带来的治愈,赐给了我超越自己的能力。”宋广莹说。
新时代呼唤巾帼新担当,新征程书写青春新力量。姑娘们凭借稳扎稳打的专业技术和日益丰富的实操经验,快速成长为天津海事测绘中心测量外业一线的新生力量,在推动天津海事测绘事业高质量发展中书写女性担当。
接下来,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将紧紧锚定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使海测中心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以海事测绘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一流航海保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