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药板块苏醒?多只新基金随批随发,抢抄底机会!机构看好医药弹性)
医药新基金随批随发的现象显示,基金公司正在抢夺关键的建仓机会。
【资料图】
随着多只医药主题基金准备入市抄底,经历两年长期调整的医药行业正成为基金经理布局的关键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只发行的医药主题基金距离监管部门审批不足三个月,这与此前基金公司在赛道下跌“左侧”时主动择时“雪藏”,推迟新基金入市大为不同。
医药新产品随批随发,基金择时当下
尽管基金经理在股票投资上并不喜欢择时,但在新基金的产品发行上,基金公司向来关注产品发行是在左侧还是右侧,现在,在医药赛道投资上,基金公司的择时来了。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此前基金公司针对下跌赛道的行业主题基金产品,通常采取“雪藏待发”策略,部分行业主题基金产品在监管部门审批后,时隔半年甚至一年才推向市场。如深圳地区一家中型基金公司2021年7月获批一只新基金,但在看到相关赛道仍在“左侧”的情况下,其主动“雪藏”该产品直到2022年1月中旬,而正式入市操作则延续到2022年4月。而今医药主题基金的随批随发,意味着基金公司或已看到行业的“右侧”。
根据多家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富国基金旗下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已于6月5日起正式发行,该只南下香港医药板块的新产品是于2023年5月10日获得监管部门批复的。几乎在同一时间,华安基金旗下基金自2023年6月12日起至2023年6月16日进行发售,这只新基金产品则是在今年4月23日获批。
显而易见的是,公募在医药新基金产品上拿到“准生证”后即快速推进发行的现象,与当前医药板块的调整时间之长具有莫大关联。自2021年2月以来,医药板块已经连续两年调整。其中,医药生物(申万)指数自2021年2月见顶下跌以来,15个子行业中,仅有1/3左右的细分子行业获得正收益,如中药、原料药或者医药批发等,此外,医药的估值似已回到合理区间。截至今年5月末,中证医药指数的估值水平处于近10年的10%分位数左右,申万二级细分子行业的估值也处于历史较低的区域。这也是近期资金重新关注医药的原因之一。
苏醒在即,先知先觉资金低吸医药
从资金面上看,先知先觉的资金似已在积极低吸医药股,无论在A股的医药赛道抑或是港股的医药行业。
Wind统计显示,仅在5月29日,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医药赛道股票14.37亿元,终结了此前的连续3日净卖出。其中,医药生物板块获北向资金净买入13.19亿元,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居首;而截至5月29日,医药生物板块在最近一月和最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分别获北向资金净买入21.3亿元和104.11亿元,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和第2位,同期北向资金净卖出51.55亿元、净买入301.21亿元。
在香港股票市场,医药医疗行业的“苏醒”迹象也在明朗起来。随着港股医药板块配置价值的显现,南下香港市场的资金,也正在持续大幅流入港股医药板块。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29日,今年以来港股ETF份额合计增长847亿份,资金净流入超222亿元。其中,港股医药主题ETF产品份额增长超113亿份,资金净流入则超过79亿元。
除了资金“低吸”之外,受AI影响的A股和港股医疗科技公司,也开始获得显著的股价正回应。部分A股基金持股的朗玛信息在最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涨幅超过60%,在A股的医疗科技板块中表现极为突出。在香港的医疗科技板块,随着恒生科技指数近期的逐步企稳反弹,港股主题基金所持有的一批人工智能医疗公司,也在近期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行情,这都凸显出底部逐步确立的医药医疗赛道,可能正成为基金经理追求超额收益的潜力赛道。
机构低配是反向机会,基金看好医药弹性
关于目前的医药赛道投资机会,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医药赛道的布局时间已经到来。
广发王瑞冬认为,医药长期受益于人均GDP提升和人口老龄化趋势,需求增长确定性较高。但在医保筹资增速下降等压力下,行业整体增速或降低,出现全面牛市行情的概率较小,预计是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导。具体到个股挑选,他重点关注“三低长尾行业龙头”,其具有这几个特点:一是低政策敏感度;二是低持仓拥挤度;三是低估值,即估值分位数比较低或者是绝对估值比较低。
王瑞冬强调,从医药的需求侧而言,中国目前正处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靠拢的阶段,人口老龄化,人均GDP往上走,预计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疗卫生支出增速会快于GDP的增速。这意味着,医药行业空间远没有达到天花板。同时,医药跟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相对较弱,需求增长的确定性也比较高,有较好的逆周期属性。
供给侧方面,医药行业在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大量的复杂疾病尚未被攻克,留给企业很多的机会去研发相关产品。过去我国医药生物产业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的行业大多是基于成本领先或者产业链的集成效率,比如原料药、低端医疗器械等,未来十年可能会在真正的创新区域——比如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方向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除了基本面因素,市场关注医药,还有一个支撑因素是机构持仓占比。”这位广发基金的明星选手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以2009年-2021年上半年为例,全市场基金一直是超配医药,去年三季度的配置比例一度降到4.98%,这是过去13年来全市场基金首次低配医药。从历史数据看,机构在医药的持仓变化与医药相对沪深300的超额表现高度相关,表现同向的概率达到90%。也就是说,机构提升医药持仓占比,板块表现较好,相对沪深300指数有超额。目前机构在医药板块仍处于低配水平,未来配置需求或许会提升。
鹏华医药科技基金经理金笑非也认为,今年的医药股投资中,创新药有望引领机会,医药板块新周期可能在年内开启,总量上看好医药新周期的开启。
金笑非指出,每当市场有行情时医药从没有缺席,是28个行业里比较少见的长牛行业。当前看好创新药主要有两点理由:第一,医药的产业周期在大幅度兑现。第二,资产价格还处于低位。在先进制造赛道中,创新药产品好,市场空间足够大,既有科技属性又有消费属性,具备脱颖而出的可能。未来三五年,中国会批量生产出全球最好的创新药,这是重大的产业浪潮和机会。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毛丁丁认为,医药板块在未来仍然将维持分化的格局,重点在于找寻其中结构性的机会,依旧将关注重点置于创新型器械、创新药、CXO等长期成长特征更为显著,且受政策影响更小的领域。从市场来看,当下板块极致分化的行情料应难以持续,随着海外流动性风险的缓和,成长风格的估值压制有望得以持续释放。而医药板块经过此轮调整,当前生物医药指数估值约为28倍,处于8%的五年期历史分位数,已颇具配置性价比,在向下有底、长坡厚雪的逻辑支持下,坚定看好医药板块的未来表现。
校对:苏焕文